“創森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過程。要通過創建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播撒到千家萬戶,讓宜人宜居的生態福利惠及到千家萬戶。”香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對照創森指標體系,認真分析研究創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足和短板,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精準開展創森工作。
全力加強森林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建設。香河縣多河富水,境內9條大小河流迤邐流淌,哺育了兩岸勤勞質樸的人民,也形成了兩岸豐茂的植被、多樣的生物。據首都師范大學專業團隊在香河進行的摸底調查統計,棲息、繁衍在香河濕地的鳥類多達45科149種,雁鴨成群,鷺鳥翔集。針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中對生態文化教育基地方面“建有參與式、體驗式的生態課堂、生態場館等生態科普教育場所5處以上”的要求,香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結合實際,明確了生態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設思路:依托現有場館和公園綠地資源,增加生態文化宣傳教育元素和功能。
他們組織專業人員到縣規劃館、縣文化藝術中心、水岸潮白景區、萬畝荷塘景區等處進行了深入調研,與北京、山東等專業團隊進行了深入溝通,最終確定了在縣文化藝術中心建設生態科普長廊項目,建成并對外開放。該項目展示櫥窗長16米、寬3米,背景是專業畫師手繪的藍天碧水大場景,地面是由蘆葦、荷花等組成的模擬濕地小環境,按照1:1比例制作仿真動物標本,實現了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并配合標志牌及多媒體解說系統,使參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接受到科普知識熏陶。同時,他們把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建設情況納入了對各鎮創森考核的重點內容,各鎮均建起了一處生態文化教育基地,設置了創森標語、科普專欄、樹木名片等宣教設施,形成了覆蓋全縣的生態文化宣教網絡,既有效擴大了群眾對創森的知曉率,又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全面加強公園綠地建設。針對國家森林城市指標體系中“公園綠地500m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達70%以上”的要求,香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園林、淑陽鎮等單位深入實地調研,尋找合適的游園點位。他們在河北城鄉規劃院的科學指導下,2021年在城區先后建起了一中北門、淑陽鎮東等6處小游園。2022年,又謀劃實施了郎莊、池套、后套、許臺、后小屯、矬口等村街的13處游園。讓老百姓足不出千米就能有一個歇腳、養眼、休閑的生態空間。目前,這些游園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全部建成后香河“公園綠地500m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率”指標將超過80%。